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美景赏析 美景赏析
贝聿铭苏州博物馆_贝聿铭苏州博物馆设计图片
tamoadmin 2024-09-07 人已围观
简介1.苏州博物馆有什么看点2.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3.苏州博物馆的历史4.苏州博物馆本馆和西馆的区别5.苏州博物馆的历史简介6.苏州著名的博物馆,由国际建筑大师设计,宛若一座风景园林苏州博物馆本馆和西馆都是苏州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特色,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如果你是文博爱好者或者想深入了解江南历史文化,那么苏州博物馆本馆和西馆都值得一去。苏州博物馆本馆的设计者是著名的建筑大
1.苏州博物馆有什么看点
2.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
3.苏州博物馆的历史
4.苏州博物馆本馆和西馆的区别
5.苏州博物馆的历史简介
6.苏州著名的博物馆,由国际建筑大师设计,宛若一座风景园林
苏州博物馆本馆和西馆都是苏州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特色,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如果你是文博爱好者或者想深入了解江南历史文化,那么苏州博物馆本馆和西馆都值得一去。
苏州博物馆本馆的设计者是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而西馆则是由德国GMP建筑事务所设计。两位设计大师各自有着独特的建筑理念,使得两个场馆在建筑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本馆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江南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元素,给人一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感觉;而西馆则更加注重当代感和未来风,建筑线条流畅且充满设计感。
苏州博物馆本馆主要以陈列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历史文化文物为主,其中包括了大量重要文物和文化遗产。而西馆则以瓷器、书画等艺术品为主要展示内容。可以说,本馆主要是通过实体文物向人们展示历史文化;而西馆则更多地表现了艺术之美。因此,对于喜欢历史文化的游客来说,本馆可能更具吸引力;而对于喜欢艺术品的游客来说,西馆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两者之间的特点
从展览空间来看,两个场所也有所不同。苏州博物馆本馆的展览空间较为宽敞舒适,整个场所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而西馆则显得更加精致小巧。但不论是哪个场所都保持了江南园林建筑特色。此外,西馆还特意设计了4座地下庭院,使得游客可以在参观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自然气息。
从交通便利程度上看,苏州博物馆本馆位于市中心,周围交通较为便利,步行、公交出行都很方便;而西馆则在市区的边缘地区,需要通过一定的交通工具才能到达。因此,对于时间较为紧张的游客来说,本馆可能更为方便。苏州博物馆本馆和西馆各有特色。不同的展览内容和不同的展览空间让游客可以有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有什么看点
贝聿铭这一名称,好像是一个超过了时期的存有,在当代建筑的在历史上,贝聿铭被称作“最后一个现实主义高手”, 在将建筑人格化属性的另外为其引入修真的诗情画意曾有些人那样点评贝老“贝聿铭是一个难能可贵的跨文化交际样版,他从修真和西方国家二种迥然的文化艺术土壤层中吸取了精粹,又得心应手地在两个世界里穿越重生”。
提及贝聿铭的经典作品,大伙儿最先想起的是巴黎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在我国,北京市的香山饭店、中国香港中银大厦、北京市中行总公司大厦也是他的手作,但仅有苏州博物馆针对贝老拥有不凡的实际意义,它用自身最丰富多彩的感情和工作经验,把凝聚力自身一生胆量和聪慧的封笔之作,把他的赤子情结、他的创新理念、他的非凡聪慧交给了家乡。苏州博物馆自身便是一件艺术品。他授予历史时间商业街以新的性命,并以建筑造型艺术的方法,极致拉进了他与家乡苏州中间已然逝远的时间间距。他乃至描述,苏州博物馆是自身的“女儿”。
苏州博物馆原馆创立于1960年1月1日,馆址坐落于苏州东北地区街的太平天国运动忠王府,全馆占地约11000平米,在其中展览会地区总面积约2600平米。馆藏品珍贵文物约4万余件,尤以往年考古学文物、明代字画、艺术品渐长。伴随着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的迅速发展趋势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 ,群众针对基本建设历史博物馆的呼吁与希望也愈来愈高。在这里状况下,原馆因为场地设施尺寸的限定和缺乏房间内温控设备,场馆搜集的收藏品没法妥当地维护个人收藏和详细地展现给群众,因而苏州新历史博物馆的基本建设被提上日程。
在历史博物馆决策基本建设之初,领导者们就决策苏州博物馆不但必须有当代建筑的设计风格特性,也必须极致反映苏州独有的大城市面貌。苏州博物馆的基本建设有着全部苏州 2500 年历史时间的希望,这般厚实的地区历史人文怎样与当代建筑紧密结合?时岁85岁的贝聿铭再次出世接纳了这一项目的设计方案工作中。
苏州博物馆新馆址坐落于在古都东北方齐道路与东北地区街的交叉路口,相邻我国关键文化遗产保护企业忠王府和全球历史文化遗产拙政园,与贝家宗祠所在城市民俗博物馆、狮子林(狮子林的原主人家恰好是贝聿铭的叔爷爷贝润生,可谓是贝氏家族的园林)连接成一体。苏州博物馆根据中华传统,经营规模并不大,这在其中非常大一个缘故是开店选址在历史时间市区,并相邻拙政园,整体规划上面有许多限定。在设计方案苏州博物馆的情况下,贝聿铭不言而喻地是遭受了周边的自然环境,尤其是苏州庭园设计的启迪。
苏州博物馆总体设计方案技巧主要是根据不一样建筑室内空间的顺序变换产生庭院式组成,分成东中西方三一部分,这一技巧源于传统式江南民居的构建特性。外观设计设计方案延用了苏州传统民居青砖黛瓦的特性,房顶构造选用苏州普遍的陡坡顶,与拙政园的歇山式房顶和周边传统民居房顶方式保持一致。总体建筑外场檐口高度为 4 米,最高点不超过 16 米,与周边古建筑生态系统相融洽。
苏州博物馆主色选用高级灰:白来源于刷墙,酷灰来源于房顶常用的大理石及墙面周边的大理石“钩边”,雨淋即是灰黑色,晒后即是深灰色。房顶除开大理石装饰设计外,三角几何形体及玻璃钢材质和木质百叶窗帘的应用也促使全部建筑从总体造型设计上面有自身的特色,不完全一致于周边生态系统。此外,苏州博物馆的大门口面朝南面打开,邻近东北地区街,大门口的门厅选用夹层玻璃飞檐双面坡方式的金属材料框架剪力墙,既选用了中华传统建筑文化艺术中门厅的造型设计特色方式,又融合当代原材料的应用授予大门设计以全新升级的时代特点。立体图形组成的斜顶拥有苏州古建筑传统式的陡坡房顶的基本要素,但繁杂的总体连接却具有创意,轻形钢架结构和混泥土墙面再加上经常可以看到晶莹剔透剔运的夹层玻璃吊顶,展现了典型性的时代感。
历史博物馆中西部地区展示区由内部庭院的廊榭互相连接,内部庭院绿化和园林水景总面积达占地面积的 42.4%,分成 1 个主庭院和 9 个次庭院。主庭院由建筑行为主体相围,其北墙与拙政园一墙之隔,产生互相寓情于景之势,挑逗观众心灵,有很大的前去探秘到底之念。次庭院多以树、竹、灵壁石装点,更为接近苏州民宅的蕴意。
苏州是一座园林景观之地,在并不大的封地以内,迄今保存百十座各代园林景观,苏州的历史博物馆也是一座园林景观建筑。苏州园林景观的较大特色,便是化群山丘空于方寸之地,贝聿铭设计方案的这座花园式历史博物馆的庭院中,少不得要置石构景置放庭院山。可是,在这里座融传统式与自主创新于一体的庭院里,堆一座哪些的庭院山才可以传送自身的设计构思?他想起了宋朝书法家米芾的山水国画。米芾画山水不追求工细,常用墨笔画点染,自谓“信笔作之”,“意似便已”,这恰好是贝聿铭的雅趣所属,因此在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工程设计中,他原创性地选用大理石切成片多方面排砌,“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在庭苑刷墙前以石片构建了一幅别具匠心的壮阔的中国画,这就是“块石庭院山”。
根据墙壁堆叠颇具律动的块石庭院山想像山峦叠嶂的实际效果,配上园林水景布局,集中体现了我国园林建筑园林设计中“青山绿水共一楼”的观念。全部园林水景合理布局由二层楼高的建筑立面水幕墙和底端莲花蓄水池构成。流水自灰黑色花岗石口排出,历经设计方案之后的转折点流线型逐层而下,产生墙壁丰富多彩的构图法及栩栩如生的场馆园林水景。服务厅右边为紫藤花院露台,除作为东面展厅光照以外另外也是场馆咖啡馆的户外地区,院中栽种有从忠王府内文征明亲植紫藤树嫁接法而成的紫藤花,翠绿色的栩栩如生蕴意再加上建筑的黑与白深灰色组成在一起,颇具平静和谐与文人墨客韵致的乐趣之感。
如同英国媒体在2006年苏州博物馆开幕会时写出的报道中常称,“这一杰出的中国人建筑高手复建了他的大家族迷失的精粹,用的则是他与众不同的当代词汇。在苏州博物馆里,水波荡漾的漂亮水面被刮白的建筑群围绕,这种建筑有低吟灰顶和廊檐。倒影于水里的是一面墙面烘托下的大石头排成的画景。一座现代简约的茅斋架于海上,还缀有石桥和又高又大的竹海。全部历史博物馆隐藏于银杏树松柳交相辉映的庭院中。”贝聿铭的聪慧和胆略使这片全新的建筑生态系统不露痕迹地融进了2500年的古都
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的看点有: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和博物馆的藏品。苏州博物馆是世界级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所以建筑是一大特色;博物馆的藏品不是很多,以苏州当地工艺品和吴文化藏品为主,像苏绣、玉雕、牙雕可以仔细看看,吴门书画也是一大特色。
苏州博物馆,是由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与贝氏建筑事务所设计,其亮点如下:
1、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
苏州博物馆,虽然继续沿用了苏州白色粉墙的特点,但是在屋顶和橱窗上将花岗岩替代灰色小青瓦,凸显了更好的视觉体验。
2、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
苏州博物馆,看似十分古典,实则充满现代感,清晰的轮廓、强烈的几何和剪影效果令人称奇。站在充满古典园林元素的创意山水园中,你会发现这里的一切既独立又统一,极具美感。
3、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内部构思的精巧
苏州博物馆,既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又在此基础上做出了创新。建筑将三角型作为突出的造型元素和结构特征,表现在建筑的各个细节之中。在中央大厅和许多展厅中,屋顶的框架线由大小正方形和三角形构成,框架内的玻璃和白色天花互相交错,象是一幅几何形错觉绘画,给人以奇妙的视觉感受。
4、四是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线引入到室内
苏州博物馆,建筑独特的屋面形态,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光方面的束缚。新馆屋顶之上,立体几何形框体内的金字塔形玻璃天窗的设计,充满了智慧、情趣与匠心。木纹金属遮光条的广泛应用,使博物馆充满温暖柔和的阳光。
苏州博物馆的历史
在当代建筑设计领域中,贝聿铭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公众熟知的建筑大师,是跻身于世界级建筑师行列的唯一华人,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艺术家之一。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广州,祖辈是苏州望族,童年时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度过一段时光。 20世纪30年代中期,贝聿铭负笈美国学习建筑学。几十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在美国以及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卢森堡、卡塔尔、新加坡、伊朗和中国北京、香港、台湾等地设计过许多博物馆、学院、商业中心、摩天大厦等大型公共建筑,在世界各地的建筑作品达70余项,获各类奖项50余次。1983年,贝聿铭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茨克奖”。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和对自身的不断超越,使众多贝氏建筑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
1999年夏天,为适应苏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广大市民休闲益智的文化需求,苏州市立项决定建造新的苏州博物馆。经过项目选址、方案设计、拆迁筹备、建筑施工、陈列布展等数个阶段,历时7年,由贝聿铭大师担纲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于2006年金秋露出了崭新的容颜。新馆承袭了历史苏州的建筑风格,演绎出“传统、多元、创新”的设计理念,与周边园林名胜珠联璧合,妙相辉映。
新馆色调以传统的粉墙黛瓦为元素,给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在建筑构造上,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光方面的束缚,玻璃、开放式钢结构可以让室内借到大片天光。新馆园艺造景设计从古典园林的精髓中提炼而出,由池塘、山、小桥、亭台、竹林等组成的创意山水园与传统园林有机结合,创造性地集博物馆、古建筑与园林融为一体。
苏州博物馆新馆以意味深长的精准选址、“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思想、“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成为一件传统与现代和谐圆融的“双面绣”艺术作品。它不仅是当今苏州的一个标志性公共建筑,也是中国建筑文化从传统走向未来的一座桥梁,更为苏州博物馆的传承与创新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创新理念诠释经典建筑
贝聿铭具有统观全局的创新设计思想和对建筑所在地域文化的深刻体察。新馆设计充分考虑了苏州2500多年来形成的特有历史风貌,吸收传统民居的神韵,借鉴古典园林的风格,神似而非形似,从而使得整个建筑与古城风貌相适应,与苏州的城市肌理相融合。贝聿铭说:建筑要走新路,要有变化,否则建筑就没有发展。怎么做到既有创新又能与传统融合?那就是用现代材料达成与传统的协调,形体的整体性非常重要。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推陈出新,使人于传统中充分感受到苏州的现代,又于现代中细细品味到苏州的底蕴。
建筑景观的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是苏州古城的一大特点,粉墙黛瓦也是极具江南建筑特色的标志性符号。新馆色调以传统的建筑元素为基点,以全新的表达方式来实践。贝聿铭认为:黑灰色花岗岩石材的运用便于养护,又与苏州的建筑风格极为和谐。因此,在高低错落的新馆建筑中,用色泽更为均匀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面和墙体边饰,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耐人寻味。
“中国黑”坡顶与自然光线的导入
在新馆建筑的构造上,玻璃、钢铁结构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光方面的束缚。由几何形态构成的坡顶,可令人联想起苏州城内古建筑纵横交叉的斜坡屋顶,但其复杂的整体连接却更具新意。首先,屋顶之上立体几何形体的玻璃天窗设计充满了情趣与匠心。贝聿铭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老虎天窗的做法并进行改良,天窗开在了屋顶的中间部位,这样屋顶的立体几何形天窗和其下的斜坡屋面形成一个折角,呈现出优美的三维造型效果,不仅解决了传统建筑在光方面的实用性难题,更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建筑的屋面造型样式。其二,屋面以及其下白色墙体周边石材的运用,使建筑的整体风格达成了统一。就屋面而言,如果用传统的小青瓦,易碎易漏,需要经常维修,其坚固性、工艺性以及平整度都难以达到新馆建筑的要求。为了使材料和形式协调,贝聿铭用深灰色花岗石取代传统的灰瓦,这种被称为“中国黑”的花岗石黑中带灰,淋了雨是黑的,太阳一照颜色变浅成深灰色。石片加工成菱形,依次平整地铺设于屋面之上,立体感很强。
让光线来做设计
玻璃屋顶与石屋面相互映衬,不仅在视觉造型上令人赏心悦目,而且在使用功能上也匠心独运,使得自然光线透过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交织成的光影,进入到博物馆的活动区域和展区。光线经过色调柔和的遮光条的调节和过滤所产生的层次变化,以及不同空间光线的明暗对比,仿佛能让周围的线条流动起来,令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大而敞亮的六角形状,或大型落地式方窗,比起苏州古典的装饰性花窗简洁许多,更有利于获得视觉感受,自然光线的完美导入克服了博物馆人工光所带来的一系列弊端。
贝聿铭酷爱三角型与光线,“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名言。光线与空间的结合,透过简单的几何线条来营造光影变化,使空间变化多端,让景色随脚步变化,随视角变化,随心情变化,让人在移步换景之间,借助光线的忽明忽暗,产生不同的视野与感觉。这位“光线魔术师”对形式和光线的敏感与运用,使其建筑作品自成一格,凸现审美价值。
山水意趣
贝聿铭设计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点是内庭院,内庭院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新馆建筑与创新园艺是互相依托的,贝聿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是最让贝聿铭煞费苦心的。“譬如不用传统的太湖石,也不用我在香山用的石灰石,我希望从中国古代山水书画中寻找园林设计的灵感,并与苏州当地的能工巧匠合作,争取造出一个有新意的苏州园林”。主庭院东、南、西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与拙政园相邻,大约占新馆面积的五分之一空间。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多条通往山水园的门径,使观众可以通过各个角度一睹现代版的江南园林水景风光。山水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北墙之下为独具创意的片石山,贝先生一直对扬州八怪中石涛的“片石山房”情有独钟,并有意在苏州博物馆中“以壁为纸,以石为绘”,从石头着力。这种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一体。山水园的山用片石来摆放,就是将浑厚的大石头切片,再高低错落排砌,营造出米芾水墨山水画的意境。石片山从构图到每块石头的选择,贝聿铭都倾注了许多心血。石片颜色由深入浅,在朦胧的江南烟雨笼罩中层峦迭嶂。而在月夜中,循着花园南面一株桂树散发的芳香进入山水园,可见园中水池朗月倾泻,鱼翔浅底。在若明若暗的景观灯映照下,远山朦胧,竹林疏影横斜婆娑,水畔凉厅亭亭玉立,湖面曲桥横贯,如同一幅清寂空灵、意境迷人的立体水墨山水,静观自得个中三味。
紫藤绵延
通过中央大厅东侧的天窗廊道进入东部辅展区,廊道尽头设休憩茶室和紫藤园。紫藤园里西南方与东北方各种植一棵紫藤,两藤虬龙盘旋,枝蔓在空中对接,紫藤花随风摇曳。西南方的那棵紫藤树,是贝聿铭亲自在光福苗圃园里选中的,还嫁接着从文征徵明当年手植紫藤上修剪下来的枝蔓,以示延续苏州文化的血脉。贝聿铭十分得意于这一创意:“当人们坐在紫藤架下喝茶时,我们可以说‘这棵紫藤有文徵明手植紫藤的基因,你是坐在文徵明手植紫藤的子孙藤下喝茶呢!’这不又是一景了吗?”。
松之高洁、桂之馥郁、竹之灵性、枫之艳丽
对于庭园中的树木,贝聿铭要求姿态优美,线条柔和,因为建筑本身是刚性的,刚柔相济,才能相得益彰。除竹园之外,主花园东部种植平顶松、迎客松和杏树,为了保护自然形态,移植过程中尽量不作修剪。主花园南面的一株桂花树枝繁叶茂,根据贝聿铭的提议,桂树是最早移植进园的,他希望10月份开馆时,到场嘉宾能够闻到桂花的芳香。
太平天国忠王府
忠王府是太平天国时期忠王李秀成的王府,占地面积1065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500平方米,整座建筑雄伟壮丽、曲折宏敞,是全国保存至今最完整的一组集公署、住宅、园林于一体的太平天国历史建筑群。
忠王府原址从三国时起,一直是名人宅第。元代改建为大弘寺。明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献臣弃官归隐,遂以大弘寺废基营建别墅,名为“拙政园”。此后数易园主。乾隆三年(1738年),拙政园一分为二:东归太守蒋诵先,加以重修,改名复园;西为叶士宽所有,另建书园。清咸丰十年四月(1860年6月),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率领太平军攻克苏州,建立了苏福省。八月,李秀成将原拙政园花园部分及东西部宅第等合并为“忠王府”,并按照王府的规格重新修缮。李秀成在兴建忠王府时,在大门外建有两座吹鼓亭和东西辕门,辕门之上各矗立一座角楼,府内还建有多座望楼。
清同治二年(1863年)李鸿章率部攻陷苏州,忠王府成为李鸿章的江苏巡抚行辕,按清朝衙门的规制对忠王府大门进行改建,东西两辕门和吹鼓亭全部拆除,还将大门梁枋上灿烂夺目的彩绘涂尽,正殿次间脊桁上的二方“凤穿牡丹”得以幸存。清同治五年(1866年),巡抚衙门迁出。清同治十年(1871年),河北南皮张之万(光绪时为大学士)任江苏巡抚时,居住在东部住宅。后与右布政使恩锡以及管理苏州织造的堂德寿、粮储、道英朴三人商议倡立会馆,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正月将中部花园及东部、西部住宅改为八旗奉直会馆,所属园林恢复拙政园旧称。园西部于光绪五年(1879年)划归张履谦,另建补园。1911年辛亥革命后,八旗奉直会馆改称奉直会馆。
忠王府旧址不仅存有浑厚朴实的龙凤纹饰窗棂和神态生动的石狮等太平天国时期珍贵遗物,还保存有太平天国400余方秀丽典雅的苏式梁枋彩绘和9幅清新隽秀的彩绘壁画,其数量之多、艺术水平之高,全国罕见。忠王府现有的彩绘与壁画可以说是在明代“苏式彩绘”工艺技术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清代“苏式彩绘”的代表。此外,还有明代文徵明手植紫藤等名木植物和江南最大的室内古戏台。1961年被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修葺一新的忠王府作为苏州博物馆新馆的组成部分,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宾客,成为苏州一处独特的人文景观。
忠王府格局分为中、东、西三路。维修后东路以恢复晚清八旗奉直会馆原貌为主,利用四面厅以专题形式举办《香港张宗宪先生捐赠文物陈列》,以纪念和表彰张宗宪先生对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支持。西路则以恢复清光绪年间张履谦豪宅及补园部分建筑原貌为主,北部的**楼作为博物馆的藏书楼。中路展出太平天国忠王府旧址陈列,大殿恢复忠王李秀成主持军事会议的场景。
苏州博物馆本馆和西馆的区别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1960年建立,2006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998年苏州两会期间,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建设苏州博物馆新馆。 2、1999年6月20日苏州市文化局向市委、市提交苏州博物馆新馆建设报告,市委、市决定建设苏州博物馆。 3、1999年6月选址开始,选址、论证工作历时四年。 4、2001年6月我市文化、规划部门负责人应贝聿铭先生之邀赴京参加中国银行总行大厦竣工落成典礼,并受市委托,邀请贝聿铭先生担纲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 5、2002年4月30日贝聿铭率贝氏建筑事务所董事长贝礼中一行六人抵苏,与苏州市签订新馆设计协议,并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周干峙,文物专家罗哲文以及苏州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文博专家会晤,交换新馆设计意见,并实地踏勘现场。 6、2002年5月30日苏州市发展委员会批复同意苏州新馆项目立项。 2003年6月23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苏州博物馆新馆建设。 7、2003年8月6日-12日新馆设计方案向市民公示,公开征求市民意见。 8、2003年8月25日苏州市发展委员会批复同意新馆项目初步设计方案,确定概算33879.89万元。 9、2003年11月5日苏州博物馆新馆正式奠基,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主任章新胜,文化部副部长郑欣淼,江苏省,贝聿铭夫妇等出席奠基仪式。 10、2004年7月5日在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正式通过苏州博物馆新馆项目。 11、2005年5月6日-5月14日贝聿铭为苏博新馆建设第三次来到苏州,实地考察了新馆样板房,并最终确定了苏博新馆的建筑风格。 12、2006年4月25日至5月3日贝聿铭为苏博新馆建设第四次来到苏州,就新馆的内部装修及展品的陈列布置进行磋商。 13、2006年9月22日贝聿铭为苏博新馆建设第五次来到苏州,为新馆开馆前的准备工作作指导。 14、2006年10月6日苏州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
苏州博物馆的历史简介
苏州博物馆本馆和西馆的区别
设计者、位置、展览重点、建筑风格及建筑时间。
本馆由贝聿铭设计,位于姑苏区,展示长三角地区历史文化文物。
西馆由GMP设计,位于虎丘区,侧重瓷器、书画艺术品展示。
两馆风格各异,本馆融合传统与现代,西馆简约现代。
本馆始建于1999年,西馆则为后建立,于2018年对外开放。
苏州著名的博物馆,由国际建筑大师设计,宛若一座风景园林
苏州博物馆的历史简介:
苏州博物馆 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
苏州博物馆由新馆和忠王府(旧馆)两部分组成,新馆内可看到远古到近代的陶器等,忠王府内,能看到苏式彩绘。馆内设有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四个富有苏州特色的常设展览。此外还有民俗展览供游客了解苏州一带风俗习惯,还可以参观太平天国时古建筑,感受当时的场景。
苏州博物馆开放时间:
全年周二至周日 09:00-17:00(最晚入园16:00) 周一不开放;
中国法定节日 09:00-17:00(最晚入园16:00);
苏州博物馆遇有重大活动或重要设备设施维修保养时,可根据需要临时闭馆,届时将告示公众。
都说想要了解一个城市的 历史 ,那么一定要去逛逛当地的博物馆。那么来苏州,怎么能错过苏州博物馆呢。它是由世界著名的国际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亲自设计的,贝聿铭先生集毕生的智慧和感情为家乡苏州设计博物馆,可以说是苏州文化的盛事,也是苏州的荣幸。
贝老先生对家乡的热爱,全部表现在了苏州博物馆。江南一隅的这栋建筑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更让无数建筑爱好者为之疯狂,所以来苏州一定要去看看苏州博物馆,不然就白来苏州了。
苏博新馆位于 历史 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具体在忠王府以西,东北街以北,齐门路以东和拙政园以南地块。主要是由新馆和忠王府(旧馆)两部分组成,新馆内可看到远古到近代的陶器等,忠王府内,能看到苏式彩绘。
新馆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庭院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而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
博物馆整体是传统的苏州园林风格,高低错落,深灰色屋面与白墙相衬,整个博物馆宛若一座小园林。馆内还设有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四个富有苏州特色的常设展览。此外还有民俗展览,可以了解苏州一带风俗习惯,还可以参观太平天国时古建筑,感受当时的场景。
总的来说它是一座数字化博物馆的精品之作,她的风格、气派、内部功能的先进、运作程序的完善、布局安排的科学,都闪烁着现代建筑的光辉;
同时她又是一座扩大了的中国庭院,一座别具一格的苏州园林。就连馆中两丛藤蔓,都专选江南四杰文征明手植紫藤的根来嫁接,中华文明的信息无不在其间流淌传承。
小贴士:
1、疫情期间,博物馆需要提前预约才可以进入,而且有人流限制,一定要提前预定,而且周二和周日不对外开放。
2、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如遇法定节日则正常开放),有重大活动或维修时可能临时闭馆。
3、交通:乘坐游1、游2、游5、55、178、202、309、313、518、529、923路等公交车在苏州博物馆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