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冒险探险 冒险探险
屏山公园四见亭_屏山公园四见亭是什么意思
佚名 2024-04-26 人已围观
简介屏山公园四见亭_屏山公园四见亭是什么意思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屏山公园四见亭”方面的经验。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1.凉亭诗意对联2.关于亭的诗句唯美的3.我国的四大名亭4.亭子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么5.描写公园里亭子的作文怎么写6.亭在园林的作用凉亭诗意对联凉亭是在路旁供行人休息的小亭子,其有瓦遮头却无四壁。那么有关凉亭对联都有哪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屏山公园四见亭”方面的经验。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凉亭诗意对联
2.关于亭的诗句唯美的
3.我国的四大名亭
4.亭子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么
5.描写公园里亭子的作文怎么写
6.亭在园林的作用
凉亭诗意对联
凉亭是在路旁供行人休息的小亭子,其有瓦遮头却无四壁。那么有关凉亭对联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凉亭诗意对联,欢迎大家阅读。热门的凉亭诗意对联
上联: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下联: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西东。
上联:坐一下来呀,哪管前途山水远;下联:饮几杯走呗,只求世道义情长。
上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到凉亭坐坐;下联: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漫将笑语谈谈。
上联:停在悠然;下联:乐在心间。
上联:亭中悠然观碧水;下联:人前无意逐虚名。
上联:两脚不离大道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路;下联:一亭俯视群山占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
上联:君请息肩,老鹰坡上途犹远;下联:客来解蹬,洗马滩头水正清。
上联: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下联:贪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
上联:悠哉此亭;下联:宜晴宜雨。
上联:悠然亭中坐;下联:逍遥世间游。
上联: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浇热客;下联:两头岭路须将危险告行人。
上联:无价风光易的;下联:有情茶味难寻。
经典的凉亭诗意对联上联: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
下联:贪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半山亭
上联:君请息肩,老鹰坡上途犹远;
下联:客来解蹬,洗马滩头水正清。凉亭
上联:瑞霭华堂,和风写意春灿烂;下联:香流翰墨,澍雨敲诗韵铿锵。
上联:依然极浦生秋水,下联:终古寒流送夕阳(滕王阁)
上联:世事如棋,一局争来千秋业;下联: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南京莫愁湖 胜棋楼)
上联:楼观沧海日,下联:门对浙江潮(杭州 观海亭)
上联:清风明月本无价,下联:近水远山皆有情 (苏州 沧浪亭)
上联:海到无边天作岸,下联:山登绝顶我为峰(林则徐 福州鼓山)
上联:楼高但任云飞过,下联:池小能将月送来(上海豫园 得月楼)
常见的凉亭诗意对联上联:不费一文钱过客莫道茶味淡;下联:且停双脚履劝君休说路途长。
上联:半岭小楼泉石崖花云外赏;下联:山亭远眺风帆沙鸟日边来。
上联:仙游莲花山,山接神庙全宝地!
下联:客歇望月亭,亭连古松尽参天!望月亭
上联: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
下联: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西东。茶亭
上联:坐一下来呀,哪管前途山水远;
下联:饮几杯走呗,只求世道义情长。茶亭
上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到凉亭坐坐;
关于亭的诗句唯美的
亭、台、楼、阁、轩、榭、廊、舫,代表了古代不同造型和用途的建筑。亭一般都是有顶无墙的独立建筑,古代为了让路人有一个休憩乘凉的场所而修建的。
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亭这种建筑,当时在乡村中每十里设一亭。亭在当时不但可以当做路标和便于计算距离,还设置一名亭长负责缉盗,所以这时的亭有些类似于我们现在的乡派出所,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就曾经当过亭长。
滁州醉翁亭、杭州湖心亭、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并称我国的四大名亭,它们都是因为诗词歌赋记录而知名于后世。
台一般指在专门垒起的高台上修的建筑,这种建筑一般是为了看起来有气势,或者是为了便于远眺而修建,台顶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建筑。
这种建筑现存的多为戏台,但要说最有气势的台,那要数上面照片中的颐和园万寿山的佛香阁高台了。高达41米的佛香阁修筑在20多米的高台上,相比起才50多米的万寿山,凸显除了佛香阁的高大。
楼古代两层以上的建筑称为楼,这种建筑一般占地比较大,主要是豪门大户供女眷住宿之用,所以在整个建筑群中一般建在比较深的位置。
现代的楼和阁不太好区分,但是古代的楼一般不超过三层,且只设一面栏杆供住在其中的人观赏风景,楼的楼梯隐藏于内部外面看不见。
楼与楼会相互挨着并修廊相连称为串楼,就如上图的瀛台春明楼,而古代的阁绝对是单独的一栋。
阁阁是独栋的高楼,一般层数都在三层及以上,它的主要作用就让人能在上面环顾四周,因此它会设一圈回廊在建筑的最外部。由于一般不住人,它的楼梯无需被遮掩,所以在外部能看到。
上面照片中武汉的黄鹤楼,按古代规矩应该叫做黄鹤阁。
轩一般指有窗子的长廊,这种建筑多是大户人家用来供宾客临时休憩之用,另外书斋也多被称为轩,所以斋和轩同指一种建筑。
照片中的玉泉山静明园清音斋(这个建筑好像不对外开放)就是典型的轩,是一个带窗户的长廊和书斋的组合建筑。
榭在水边供人歇息的建筑,一般会部分延伸进水中,建筑风格上大多类似于亭子,但是一般会比亭子更大一些,能容纳多个桌子摆放其中。但也有把楼直接修到水边或水上的,所以水榭的建筑模式比较多样,没有一个固定模式。
廊带有避雨顶棚的过道称为廊,如果安上窗户则称为轩。
显然廊比轩更便于人员快速地穿梭,大户人家一般走路必须沿着道路进行,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允许离开道路直达目的地,廊的开放设计就是为了给人员行动提供便利。
舫舫其实就是水榭的一种,它是在水中用土石堆出人工岛,然后再在上面修筑建筑,建筑的后部一般于岸相连。这种建筑的特点是,它的底部会仿造船的形状来修筑,远远看去像是一艘停在岸边的船。
这种建筑的代表就是上面照片中的颐和园石舫。
这些建筑的形制即使在古代也并不那么分明,它们之中有些其实都能代指同一建筑。
我国的四大名亭
1.描写“小亭子”的优美诗句有哪些
描写“小亭子”的优美诗句有:
1. 高高亭子郡城西,直上千尺与云齐。———年代: 唐 作者: 岑参《西亭子送李司马》
2. 沈香亭子钩阑畔,偏得三郎带笑看。———年代: 宋 作者: 贺铸《翦朝霞/鹧鸪天》
3. 甫营亭子小,花柳斩新栽。———年代: 宋 作者: 郑雪岩《水调歌头·甫营亭子小》
4. 韩家亭子能潇洒,流水溅溅竹四围。———年代: 元 作者: 王冕《水竹亭》
5. 酒市茶寮总看场,金风亭子入春凉。———年代: 清 作者: 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之四十七》
6. 兰溪水亭子,作意定留侬。———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过金台,望横山塔》
7. 看来众亭子,最是妙高奇。———年代: 宋 作者: 赵汝鐩《化成岩二首》
8. 先登东畔高亭子,洗却胸襟万斛尘。———年代: 宋 作者: 赵汝鐩《游曹园》
9. 台馆高低皆得所,松间亭子最清幽。———年代: 宋 作者: 赵汝鐩《张园》
10. 山上茅亭子,扶衰为一登。———年代: 宋 作者: 赵汝鐩《郑氏庄》
11. 直到翠微亭子上,漫吟重续旧时题。———年代: 明 作者: 陈铎《游清凉寺次藻庵韵》
12. 浮亭子夜月色古,一曲万籁鸣清商。———年代: 明 作者: 林鸿《月夜闻李生弹筝歌》
13. 竹阴深中即亭子,风月为户云为棂。———年代: 宋 作者: 姚勉《题河沙寺西崖》
14. 郑县亭子涧之滨,户牖凭高发兴新。———年代: 唐 作者: 杜甫《题郑县亭子》
2.有没有诗句中带亭字的诗呀 、速求 、唯美点的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李 白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寄李侍御》刘长卿 旧国人未归,芳洲草还碧。
年年湖上亭,怅望江南客。 骢马入关西,白云独何适。
相思烟水外,唯有心不隔。 《送殷大入蜀》陈子昂 禺山金碧路,此地饶英灵。
送君一为别,凄断故乡情。 片云生极浦,斜日隐离亭。
坐看征骑没,惟见远山青。 《早春野望》王勃 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
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高亭 唐白居易 亭脊太高君莫拆,东家留取当西山。 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
江亭夕望 唐白居易 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 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
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 争敢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
曲江亭晚望 唐白居易 曲江岸北凭栏干,水面阴生日脚残。 尘路行多绿袍故,风亭立久白须寒。
诗成暗著闲心记,山好遥偷病眼看。 不被马前提省印,何人信道是郎官? 新涧亭 唐白居易 烟萝初合涧新开,闲上西亭日几回? 老病归山应未得,且移泉石就身来。
暮春日宴溪亭 唐成彦雄 寒食寻芳游不足,溪亭还醉绿杨烟。 谁家花落临流树,数片残红到槛前。
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章梓州水亭 唐杜甫 城晚通云雾,亭深到芰荷。吏人桥外少,秋水席边多。
近属淮王至,高门蓟子过。荆州爱山简,吾醉亦长歌。
灞陵亭 唐高蟾 一条归梦朱弦直,一片离心白羽轻。 明日灞陵新霁后,马头烟树绿相迎。
南亭 唐韩偓 每日在南亭,南亭似僧院。人语静先闻,鸟啼深不见。
松瘦石棱棱,山光溪淀淀。堑蔓坠长茸,岛花垂小蒨。
行簪隐士冠,卧读先贤传。更有兴来时,取琴弹一遍。
颍亭 唐韩琮 颍上新亭瞰一川,几重旧址敞幽关。寒声北下当轩水, 翠影西来扑槛山。
远目静随孤鹤去,高情常共白云闲。 知君久负巢由志,早晚相忘寂寞间。
津亭 唐胡宿 津亭欲阕戒棠舟,五两风来不暂留。 西北浮云连魏阙,东南初日满秦楼。
层城渺渺人伤别,芳草萋萋客倦游。 平乐旧欢收不得,更凭飞梦到瀛洲。
北亭 唐李群玉 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 荷花向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
金陵新亭 唐李白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西亭 唐李商隐 此夜西亭月正圆,疏帘相伴宿风烟。 梧桐莫更翻清露,孤鹤从来不得眠。
临水亭 唐施肩吾 只怪素亭黏黛色,溪烟为我染莓苔。 欲知源上春风起,看取桃花逐水来。
登岘亭 唐司空曙 岘山回首望秦关,南向荆州几日还。 今日登临唯有泪,不知风景在何山。
梅亭 唐唐彦谦 东海穷诗客,西风古驿亭。发从残岁白,山入故乡青。
世事徒三窟,儿曹且一经。丁宁速赊酒,煮栗试砂瓶。
宴南亭 唐王昌龄 寒江映村林,亭上纳鲜洁。 楚客共闲饮,静坐金管阕。
酣竟日入山,暝来云归穴。 城楼空杳霭,猿鸟备清切。
物状如丝纶,上心为予决。 访君东溪事,早晚樵路绝。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瞑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众 鸟 高 飞 尽 , 孤 云 独 去 闲 。 相 看 两 不 厌 , 只 有 敬 亭 山 。
——独坐敬亭山 李 白 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
3.描写亭子的优美语句喜欢亭子就像喜欢伞一样,每到一处地方,只要看到亭子,都会进去休息一会。看看亭子里美丽的雕花,秀美的彩绘。顺势再透过这个优雅的空间看看亭外的风景。
雨还没有停,反而越下越大,撑伞的人也越来越多。看到一把湖蓝色的透明小伞,上面画着一只可爱的猫咪,还有两个立体的耳朵。伞的主人是一个扎着小辫子的小姑娘,她看到了亭子,看到了亭子里的我,“姐姐,你要用伞吗?我爸爸一会就来接我了。”我摇了摇头看着她笑了。她也甜甜的笑了一下,打着小伞蹦蹦跳跳的走出了亭子。
我是一个北方人,却深深地爱着南方,爱着雨,更爱这些亭子。
一直认为亭子是爱的传递,每一砖没一瓦都是包含了爱心的。为了那些没带伞而奔波在雨天里的人,为了能在雨天里歇歇脚的人,也为了自己。
雨渐渐停了,行人们也收起了伞。我仍在亭子里坐着,看着雨水顺着亭角滴滴答答的流下来,滴到下面的小水洼里,泛起一层又一层的涟漪。
当彩虹出来的时候,我走出了亭子。一样是拱形的,真的有些像伞,有些像亭子。我整理了整理衣服,走进了另一个用彩虹搭建的亭子。
4.描写凉亭的优美句子在草地边有个凉亭,旁边的黄桷树开始落叶了,枯黄的树叶随着秋风从树上落下时像翩翩起舞的黄蝴蝶,落在草丛中,好像在为小草遮风挡雨。
在黄桷树的旁边,有一棵小叶榕树,还是那么绿,仿佛一点都不怕冷。别看这小小的凉亭,它的结构紧凑,造型别致,令人情不自禁地啧啧称赞。
荔枝树春天发芽,远远望去一大片一大片的就象绿色的凉亭,过了不久荔枝树就会开出雪白如玉的花朵,从远处就可闻到一股花香,每当这时,一群群勤劳的蜜蜂会在花上采花酿蜜,可热闹了。到了唐朝,长安人则喜欢在伏日聚集于凉亭下,把西瓜、李子泡在凉水中以备食用,喝酒作诗,到晚上才回家。
感谢春回扁舟里的放歌,感谢夏日凉亭里的叙谈,感谢秋日竹林里的散步,感谢冬天炉火旁的温暖。四季馈赠,感恩常在。
感恩节了,愿你笑对人生。遮阴的凉亭,金鱼游弋的池塘,引人入胜的古典亭阁,竹叶婆沙的竹林,还有巨石堆就的假山,豫园是上海最享盛名的景点。
温暖是什么?温暖是一双在你迷路时拉你回家的手;温暖是什么?温暖是在你受伤时的一张“口贴”;温暖是什么?温暖是在烈日当头,汗流夹背时的一座凉亭;温暖是什么?温暖还是在你遇到困难时的援助之手。早晨,远处繁星点点,湖面上朦朦胧胧,仿佛仙女下凡之时。
凉亭里,雾让人睁不开眼睛,但如果试着睁开眼睛,会看见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象:绿叶上挂满了露水,杨柳垂着柳枝随风摆动。让你感到走进世外桃源。
飞檐流阁是人们灵魂深处的自省。它的参差错落,结构精巧得厉害。
如今亭子有:短亭、长亭、凉亭、茶亭、廊亭等等,我更欢喜园子里的小亭子。那种小模样,惬意而坚韧。
保尔纵身一跳,一只手攀住栅栏,爬上去,翻身进了花园。他看了看那座隐现在一片树木后面的房子,便向凉亭走去。
凉亭四面光秃秃的,夏天爬满凉亭的山葡萄不见了,现在一点遮挡都没有。
5.关于亭子的句子1)红色尖顶的亭子像一朵牡丹,点缀在绿海里,倒也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别致。
2)亭子周围古木遮天,花草丛生,百花吐艳,真是美不胜收。3)走进景山公园,抬头望去,高大的万春亭红柱黄瓦,在茂密的翠柏之中,藤萝翠竹点缀其间,风景优美,胜似仙境。
4)远处,一座古色古香的八角亭,熠熠的阳光洒落在亭顶上,那金**的琉璃瓦闪闪发亮。朱红色的圆柱泛着红光,显得格外耀眼。
5)这座亭子矗立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开翼翅浮在天宇一般。6)在万绿丛中,耸立着金碧辉煌的香阁,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金光。
7)古观象台经受风吹雨打已有500多年了,傲然挺立在一幢幢现代建筑中,格外显眼、壮观。8)醉翁亭依山而建,粉墙青瓦,飞檐立柱,亭台相间,清幽雅致。
6.赞美亭子的诗句赞美“亭子”的诗句
1.《题郑县亭子》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郑县亭子涧之滨,户牖凭高发兴新。
云断岳莲临大路,天晴宫柳暗长春。
巢边野雀群欺燕,花底山蜂远趁人。
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
2.《西亭子送李司马》
年代: 唐 作者: 岑参
高高亭子郡城西,直上千尺与云齐。盘崖缘壁试攀跻,
群山向下飞鸟低。使君五马天半嘶,丝绳玉壶为君提。
坐来一望无端倪,红花绿柳莺乱啼。千家万井连回溪,
酒行未醉闻暮鸡,点笔操纸为君题。为君题,惜解携。
草萋萋,没马蹄。
3.《题朱秀城南亭子》
年代: 唐 作者: 章孝标
朱家亭子象悬匏,阶莹青莎栋剪茆。瘿挂眼开欺鸲鹆,
花缘网结妒螵蛸。有时风月输三虎,无壁琴书属四郊。
土木欲知精洁处,社天归燕怯安巢。
4.《水竹亭》
年代: 元 作者: 王冕
韩家亭子能潇洒,流水溅溅竹四围。
清净岂惟尘不到?深幽真与世相违。
凉飚激韵青云动,白月流光翠羽飞。
安得时时携美酒?与君谈笑看云归。
5.《鸳鸯湖棹歌 之四十七》
年代: 清 作者: 朱彝尊
酒市茶寮总看场,金风亭子入春凉。
俊游改作乌篷小,蔡十郎桥低不妨。
6.《别宋判官》
年代: 宋 作者: 蔡襄
缕缕青阴拂去鞍,雨花狼籍颤春寒。
年光别绪侵入鬓,莫向离亭子细看。
7.《秋暑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半柳斜阳半柳阴,一蝉飞去一蝉吟。
岸巾亭子钓栏角,送眼江村松树林。
8.《舟过桐庐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潇洒桐庐县,寒江缭一湾。
朱楼隔绿柳,白塔映青山。
稚子挑窗出,舟人买菜还。
峰头好亭子,不得一跻攀。
9.《游曹园》
年代: 宋 作者: 赵汝鐩
先登东畔高亭子,洗却胸襟万斛尘。
落乍玉残梅兴尽,旧桃金吐柳芽新。
倚林困鹤聊休足,巡食饥乌不避人。
尚欲徘徊已灯火,归驺屡趣入城堙。
10.《游清凉寺次藻庵韵》
年代: 明 作者: 陈铎
夕阳峰顶一攀跻,万里川原望不迷。
帆影远来江树外,山形多在石城西。
苔荒辇路人稀到,花近禅房鸟乱啼。
直到翠微亭子上,漫吟重续旧时题。
11.《题来青亭》
年代: 明 作者: 止庵法师
西马桥分一水湾,来青亭子在其间。
一方席上长留客,三尺窗中只见山。
落地浮云须急扫,当檐繁木要频删。
轻岚嫩紫无朝暮,肯与闲情数往还。
7.描写“亭子”的诗句,有哪些1.《题郑县亭子》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郑县亭子涧之滨,户牖凭高发兴新。
云断岳莲临大路,天晴宫柳暗长春。
巢边野雀群欺燕,花底山蜂远趁人。
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
2.《己亥杂诗》
年代: 清 作者: 龚自珍
谁肯栽培木一章,黄泥亭子白茅堂。
新蒲新柳三年大,便与儿孙作屋梁。
3.《鸳鸯湖棹歌 之四十七》
年代: 清 作者: 朱彝尊
酒市茶寮总看场,金风亭子入春凉。
俊游改作乌篷小,蔡十郎桥低不妨。
4.《采芹亭》
年代: 宋 作者: 方蒙仲
百年亭子一朝新,三舍先生遇拂尘。
城里看花多处所,此中只待采芹人。
5.《南津胜因院亭子》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南江平无风,如镜新拂拭。
渔舟不点破,潋潋千顷碧。
阑干西北角,云散山争出。
坡陀竞南走,翠入窗户窄。
江山不世情,作意娱此客。
岂无尊中酒,豪饮非宿昔。
明当还成都,尘土埋马迹。
后岩在眼中,飞去无羽翼。
8.描写“亭子”诗句有哪些1.
忆王孙·短长亭子短长桥
清代:钱枚
短长亭子短长桥,桥外垂杨一万条。那回临别两魂销,恨迢迢,双桨春风打暮潮。
2.
滕王亭子
唐代:杜甫
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春日莺啼修竹里, 仙家犬吠白云间。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班。 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
3.
宿村家亭子(一作宿杜司空东亭,或题杜司户亭子)
唐代:贾岛
床头枕是溪中石,井底泉通竹下池。 宿客未眠过夜半,独闻山雨到来时。
4.
题郑县亭子(郑县游春亭在西溪上一名西溪亭)
唐代:杜甫
郑县亭子涧之滨,户牖凭高发兴新。云断岳莲临大路, 天晴宫柳暗长春。巢边野雀群欺燕,花底山蜂远趁人。 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
5.
宴陶家亭子
唐代:李白
曲巷幽人宅,高门大士家。池开照胆镜,林吐破颜花。 绿水藏春日,青轩秘晚霞。若闻弦管妙,金谷不能夸。
6.
滕王亭子
唐代:杜甫
寂寞春山路,君王不复行。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 鸟雀荒村暮,云霞过客情。尚思歌吹入,千骑把霓旌。
7.
过杨驸马亭子
唐代:钱起
衣冠在汉庭,台榭接天成。彩凤翻箫曲,祥鳣入馆名。 歌钟芳月曙,林嶂碧云生。乱水归潭净,高花映竹明。 退朝追宴乐,开阁醉簪缨。长袖留嘉客,栖乌下禁城。
9.描写幽静亭子的诗句高亭
唐白居易
亭脊太高君莫拆,东家留取当西山.
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
江亭夕望
唐白居易
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
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
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
争敢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
曲江亭晚望
唐白居易
曲江岸北凭栏干,水面阴生日脚残.
尘路行多绿袍故,风亭立久白须寒.
诗成暗著闲心记,山好遥偷病眼看.
不被马前提省印,何人信道是郎官?
新涧亭
唐白居易
烟萝初合涧新开,闲上西亭日几回?
老病归山应未得,且移泉石就身来.
暮春日宴溪亭
唐成彦雄
寒食寻芳游不足,溪亭还醉绿杨烟.
谁家花落临流树,数片残红到槛前.
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章梓州水亭
亭子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么
四大名亭 :爱晚亭(湖南长沙)、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湖心亭(杭州西湖)
安徽滁县醉翁亭
坐落在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心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一)欧阳修与醉翁亭——琅邪山
我们的滁州之行,完全是为了凭吊欧阳修的醉翁亭。欧公在《醉翁亭记》中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把我们一个个弄得神魂颠倒;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高论,更使我们对醉翁亭的仰慕不断升温。
滁州位于安徽省东部,东距六朝古都南京48公里,西去省会合肥130公里,因其与城西南的琅琊山诸峰相连,城山一体,蔚然而深秀,是安徽省五大风景区之一。琅琊山古称摩陀岭,相传西晋时琅琊王司马佩率兵伐吴驻跸于此,故后人改名为“琅琊山”。琅琊山山不甚高,但清幽秀美,四季皆景。山中沟壑幽深,林木葱郁,花草遍野,鸟鸣不绝,琅琊榆亭亭如盖,醉翁榆全国特有,琅琊溪、玻璃沼、曲水流觞溪流淙淙;让泉、濯缨泉、紫薇泉等山泉泉泉甘冽,归云洞、雪鸿洞、重熙洞、桃源洞等岩洞洞洞神奇。更有唐建琅琊寺、宋建醉翁亭和丰乐亭等古建筑群,以及唐、宋以来摩崖碑刻几百处,其中唐代吴道子绘《观自在(即观音)菩萨》石雕像和宋代苏东坡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碑刻,被人们视为稀世珍宝。古人称之为兼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的“皖东八名胜境”,蔚然深秀的琅琊山历来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之美誉。
琅琊山景色淡雅俊秀,文化渊源久远。据史书记载,琅琊名胜,自唐刺史李幼卿始开于大历年间。他在南山“凿石引泉,酾其流以为溪”,名为琅琊溪。在溪岸“建上下坊,作禅堂、琴台”。继李幼卿之后,唐、宋著名文士如韦应物、独孤及、李绅、李德裕、欧阳修、辛弃疾等,相继出守滁州,修筑城池楼馆,开发山川名胜,传下众多名篇佳句。尤其是宋代欧阳修谪知滁州期间,修建了醉翁亭、丰乐亭,写下了《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等脍炙人口的名篇,“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文以山丽,山以文传,琅琊山声名日隆,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纷纷前来探幽访古,题诗刻石,王安石、曾巩、宋濂、文征明、李梦阳、王世贞等著名诗人、文学家也都在此留下了足迹,唐、宋以来的摩崖、碑刻约有数百处之多。历代书法名家书写的《醉翁亭记》“真、草、隶、篆”碑刻与山中古道、古亭、古建筑相得益彰。琅琊山的美妙,在于她悠然于喧嚣之外;琅琊山的雅致,在于她融合自然山水与建筑为一体的深幽意境,令人意趣盎然,流连忘返。(孙明皋)
(二)欧阳修与醉翁亭——醉翁亭
醉翁亭位于琅琊山半山腰的琅琊古道旁,是上琅琊寺的必经之地。据《琅琊山志》记载,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感怀时世,寄情山水。山中僧人智仙为他建亭饮酒赋诗,欧阳修自号“醉翁”,并以此名亭,写下传世之作《醉翁亭记》。醉翁亭因此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天下第一亭”。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间也”,把欧阳修寄情山水,安民乐丰的内心世界挥发得淋漓尽致。亭内有联对此亦作了点评:“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
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直到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全椒观察使薛时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复了原样。醉翁亭因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数百年来虽然历遭变劫,但终不为人所忘,正如醉翁亭中一副对联所言:“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现在的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四面环山的亭园却内有九院七亭: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互不雷同,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依山傍水,幽雅而宁静。这里古树婆娑,亭台错落,青山如画,碧水潺流,环境十分优美。整个布局严谨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诗情画意。亭中新塑的欧阳修立像,神态安详。亭旁有一巨石,上刻圆底篆体“醉翁亭”三字。离亭不远,有泉水从地下溢出,泉眼旁用石块砌成方池,水入池中,然后汇入山溪。水池三尺见方,池深二尺左右。池上有清康熙四十年知州王赐魁立的“让泉”二字碑刻。让泉水温度终年变化不大,保持在十七八摄氏度。泉水“甘如醍醐,莹如玻璃”,所以又被称为“玻璃泉”。
醉翁亭北有二贤堂,初建于北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系当地人士为纪念滁州前后两任太守王禹偁和欧阳修所建。原堂已毁,现堂为建国后重建。堂内有二联,一曰:“谪往黄冈执周易焚香默坐岂消遣乎,贬来滁上辟丰山酌酒述文非独乐也”,二曰:“醒来欲少胸无累,醉后心闲梦亦清”对两任太守皆因关心国事而贬谪滁州愤愤不平,又为两位太守诗文教化与民同乐深表钦敬。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江西吉安市)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他出身贫寒,资性敏悟,勤奋苦学。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曾任谏官,又任翰林学土、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要职,因参与范仲淹的“庆历革新”而遭贬,当过滁州太守。在文学上欧阳修以韩愈为宗,力扫晚唐五代文学的奢靡之风,提掖了王安石、苏轼等一大批精英。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北宋就占了六家。且除欧阳修本人以外,其余五家都出自欧门。欧阳修不仅成就非凡,而且人品高尚,早令我辈景仰不已。
醉翁亭西侧有宝宋斋,建于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是明人为保护苏轼手书《醉翁亭记》而建。斋内有两块石碑,正反两面镌刻着苏东坡所书《醉翁亭记》全文,《醉翁亭记》初刻于庆历八年,因其字小刻浅难以久传,又于元佑六年(1091年)由欧阳修门生、北宋大诗人苏东坡改书大字重刻,文章与书法相当益彰,后人称为“欧文苏字,珠联璧合”,视为宋代留下的稀世珍品,与琅琊寺中吴道子所画的《观自在(即观音)菩萨》石雕像,同为难得的古代文化瑰宝。
宝宋斋南面是一个面积较大的庭院,院内有意在亭、古梅亭、影香亭、怡亭等亭台建筑。泉水从墙外流入,曲折蜿蜒,如回肠九转。传说当年欧阳修常在这里与友人共饮,曾仿晋人作“曲水流觞”,为后世引为趣谈。后人在“九曲流觞“处建意在亭,并仿欧阳修戏水饮酒作乐,亭似苏州园林建筑,十分古雅。古梅亭在醉翁亭院的北面,因亭前有一株古梅而得名,又称赏梅亭。相传此梅系欧阳修所手植,世称“欧梅”。原梅早已枯死,此株为明人所补植。古梅高7米,离地面六七十厘米便开始分成四枝。四枝干粗70多厘米,苍颜多瘢。虽经几百年风霜雨雪,仍然枝茁叶茂,清香不绝。这株古梅品种稀有,花期不抢腊梅之先,也不与春梅争艳,独伴杏花开放,故名曰“杏梅”。古梅北有古梅亭,南面有影香亭,建于一方池上,原名见梅亭,后来有人在壁上题了“寒流疏影”、“翠积清香”两块碑刻,遂改为今名。春天,“野芳发而幽香”;夏季,“佳木秀而繁荫”;秋天,天高云淡,“风霜高洁”;冬季赏溪中石景“水落石出”,四季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三)欧阳修与醉翁亭——丰乐亭
丰乐亭建于琅琊山风景名胜区丰山东北麓的幽谷中,是丰山风景最佳之处。距滁州城约1公里。这里面对峰峦峡谷,傍倚涧水潺流,古木参天,山花遍地,风景十分佳丽。关于丰乐亭的兴建,欧阳修在《与韩忠献王书》中告诉友人:“偶得一泉于(滁)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换,构小亭于泉侧。”而民间传说却略有不同:据说欧阳修在家中宴客,遣仆去醉翁亭前酿泉取水沏茶。不意仆在归途中跌倒,水尽流失,遂就近在丰山取来泉水。可是欧阳修一尝便知不是酿泉之水,仆从只好以实相告。欧阳修当即偕客去丰山,见这里不但泉好,风景也美,于是在此疏泉筑池,辟地建亭。泉名“丰乐泉”,亭名“丰乐亭”,取“岁物丰成”、“与民同乐”之意,欧阳修为此还写下了《醉翁亭记》的姐妹篇——《丰乐亭记》,还以《丰乐亭游春》一诗记载与民同乐之盛况:“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知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后来苏东坡又把《丰乐亭记》全文书刻于亭中石碑上,供人阅读和欣赏,一样地留下了“欧文苏字,珠联璧合的稀世瑰宝。
丰乐亭亭前有山门,亭后有厅堂,还有九贤祠(又名危楼,内供与滁州有关的九位贤人画像)、保丰堂等,四周筑以围墙。丰乐亭内有苏东坡书刻的《丰乐亭记》石碑、吴道子画的《观自在(即观音)菩萨》石雕像,保丰堂内有明滁州判官尹梦璧所作的《滁州十二景诗》碑刻,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珍品。
丰乐亭以北原有一条“西涧”,与丰乐亭一山之隔。唐代诗人韦应物在任滁州刺史时,曾为这里优美的山水景色所吸引,吟咏了“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脍炙人口的诗句。之后,人们依韦氏诗意在这里建起了野渡桥、野渡庵、飞泉览胜亭等建筑。建国以后,政府为治理水患,开发水利,在西涧上建造了拦河大坝,形成了一个山间水库,称为“城西湖”,使许多景点沉没湖底,但出现了另一种自然景象,四周青山环抱,中间碧水涟漪,山明水秀,鱼跃鸟飞,风光无限,生机盎然。
(四)醉翁系沧浪 欧苏共风流
亭子本是一种有顶无墙的建筑物,自古以来,凡有些名气的亭子多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素有四大名亭之称的醉翁亭、沧浪亭、陶然亭和爱晚亭,无一不具有其独特的文化蕴涵。
亭以人名。陶然亭、爱晚亭建于清代,亭名分别出自白居易“与君一醉一陶然”和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诗句。爱晚亭还以毛泽东早年读书处闻名当代。而最具历史文化盛名的醉翁亭、沧浪亭则以宋代文学大家欧阳修、苏舜钦之名传誉千载。
醉翁亭、沧浪亭同建于庆历六年,分别位于当时的淮南滁州和吴中苏州。两亭虽隔江相望,遥距数百里,却紧密联系着欧、苏二位文学巨擘的不朽友谊,并进而成为后人景仰和神往的胜迹。人们都知道,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在他的身边,苏舜钦以卓越的文才、诗才成为这场运动的急先锋和中坚。苏舜钦还是欧阳修一生中最推崇的二位诗人之一(另一位是梅尧臣)。
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失败后,欧、苏同受牵连。欧阳修被以莫须有的“张甥案”贬知滁州;苏舜钦则被所谓“奏邸之狱”所陷,放废为民,流寓苏州。欧公居滁,是政治上的挫折,但他能坦然面对,怡然乐观,为政之余,陶醉于“环滁皆山”的秀美景色,常偕僚属留连于琅琊山中,与州民同乐而成为历史佳话。山僧智仙敬重仰慕欧公的学术文章和道德人品,特于山中建亭为他的游山助兴。欧公以“醉翁”作为亭名,并由此创作出了千古名文《醉翁亭记》。当时他正值中年,“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客”,“四十犹未老,醉翁偶题篇”,从中可见他心境之一斑。而报国无门的苏舜钦,索寞一人踯躅苏州,他常出城闲游。一天,他在郡学东侧看到一片三面环水的空阔废地,此处草木蓊郁,有杂花修竹环绕,尚存园囿遗意。经访旧老,知是前人池馆,便毅然购下,重置水石,理水叠石,建楼阁亭台,以咀嚼自己的寂寞。他以《楚辞》“渔父”篇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句命名为沧浪亭,寓意自己与世浮沉,幽闲独放的怀抱。
欧、苏两人政治上的不幸却带来了文学上的收获。《醉翁亭记》、《沧浪亭记》均成为文学史上璀璨的不朽篇章。《醉翁亭记》以情写景,不仅精彩地描绘了琅琊山中四时不同、朝暮变幻的景色,还以“乐”为文眼,抒写出作者与宾从僚属的游赏、吟咏、宴饮、弈射之乐,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欧公仁民宽政的风范和潇洒风神。全篇共用二十一个“也”,风格独特,一唱三叹,韵味无穷,历来有绝唱之称。苏舜钦《沧浪亭记》却是另一种情形:作者“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苏舜钦善处逆境,生活恬淡自适,在虚僻、莹净的沧浪亭畔,他感受到脱去仕籍,并非个人的不幸。他在记文中写道:“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诗人长于议论,这里以激切的语言,直抒胸臆,体现出他对官场生活的鄙夷。
从欧、苏两人的文集中,还可获知当时他们友好的交往。苏诗记录欧阳修在滁州建丰乐亭并与民众往游其间的生动情形,“构亭于其间,四面开轩墉。名之丰乐者,此意实在农。”他还用“百人拥持大车载,城市观走风涛翻”的诗句,描写欧阳修用三头牛拖着二轮大车运送菱溪大石穿城而过,万人空巷争相观看的趣事。欧阳修也写了题寄沧浪亭的诗:“子美(苏舜钦字子美)寄我沧浪吟,邀我共作沧浪篇。沧浪有景不可到,使我东望心悠然。……虽然不许俗客到,莫惜佳句人间传。”字里行间包含着对友人的无限关怀和不尽的思念,流露出挚友真情。
如今,沧浪亭有一幅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远水近山皆有情。”此联为欧、苏诗句的集句联,诗意相谐,对仗工整,如出一人。这一组合正巧妙地把二位历史名人的友谊永远留在一个亭子中了,令人遐思,促人回味。(摘自《苏州杂志》)
(五)醉翁亭名联赏
并未成翁,到处也须杖履;
不能一醉,此来辜负山林。
人生百年,把几多风光琴尊等闲抛却;
是翁千古,问尔许英雄豪杰那个醒来。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醉翁亭在滁县琅琊山下,北宋琅琊寺僧智仙所建。醉翁,欧阳修自称。修,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为宋初文坛领袖。所谓“醉”,乃是“饮少辄醉”;所谓“翁”,即其《赠沈蓬》诗所谓“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尔”。其所作《醉翁亭记》,犹为有名。“翁去八百年”,欧阳修卒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至清同治末年,约历八百年。“醉乡”,原指醉中境介,借指醉翁亭。“山行六七里”,系《醉翁亭记》原状旬,指由酿泉至尊亭影不孤。从有形的方面说,建亭以来,游人甚多。周围还陆续增添了许多建筑物,如二言堂、隐香亭、醒园等;从无形的方面说,他领导了北宋古文运动,散文、诗、词皆所擅长,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全联18字,不但嵌入了“醉翁亭”三个字,而且把写联时间、亭的位置,历史与现状,以及亭主人生前活动及其身后对社会的影响概括无遗,“醉翁犹在”、“亭影不孤”,既写景,又饱含对前哲不可磨灭的影响的追怀与感念,十分巧妙,且字字精炼,耐人回味。
北京陶然亭
陶然亭公园位于北京市南二环陶然桥西北侧。全园总面积59公顷,其中水面17公顷。1952年建园。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首都北京最早兴建的一座现代园林。其地为燕京名胜,素有“都门胜地”之誉,年代久远,史迹斑驳。名闻遐迩的陶然亭、慈悲庵就座落在这里。秀丽的园林风光,丰富的文化内涵,光辉的革命史迹,使她成为旅游观光胜地。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为亭命名。这座小亭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誉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之地”,更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视为必游之地。清代200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长盛不衰,成为都中一胜。
陶然亭周围,有许多著名的历史胜迹。西北有龙树寺,寺内有蒹葭簃、天倪阁、看山楼、抱冰堂等建筑,名流常于此游憩,其知名度在清道光之后,堪与陶然亭相匹。东南有黑龙潭、龙王亭、哪吒庙、刺梅园、祖园;西南有风氏园;正北有窑台;东北有香冢、鹦鹉冢,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赛金花墓等。这些历史胜迹产生年代多早于陶然亭,有的甚至早于慈悲庵。它们都有文人墨客觞咏的历史,曾现过各领风骚的辉煌时期。
近代的陶然亭,有着光辉的历史篇章。“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创始人和***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曾先后来陶然亭进行革命活动。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与“辅社”在京成员,集会商讨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斗争,会后在慈悲庵山门外大槐树前合影留念。1920年8月16日,天津“觉悟社”、北京“少年中国学会”等进步团体,在北厅讨论“五·四”以后革命斗争的方向以及各团体联合斗争的问题。1921年7、8月间,李大钊通过《少年中国学会》会员陈愚生,以其夫人金绮新葬于陶然亭畔守夫人墓为名,租赁慈悲庵南房两间,在此进行秘密活动,到1923年间,邓中夏、恽代英、高君宇等常来参加会议。
园内林木葱茏,花草繁茂,楼阁参差,亭台掩映,景色宜人。湖心岛上,有锦秋墩、燕头山,与陶然亭成鼎足之势。锦秋墩顶有锦秋亭,其地为花仙祠遗址。亭南山麓有“玫瑰山”,其地为原香冢、鹦鹉冢、赛金花墓遗址。亭北山麓静谧的松林中,有著名的高君宇、石评梅墓。燕头山顶有览翠亭,与锦秋亭对景,亭西南山下建澄光亭,于此望湖观山,最为相宜。亭北山下为常青轩。
1985年修建的华夏名亭园是陶然亭公园的“园中之园”。采用集中旅游资源的方法,精选国内名亭仿建而成。有“醉翁亭”、“兰亭”、“鹅池碑亭”、“少陵草堂碑亭”、“沧浪亭”、“独醒亭”、“二泉亭”、“吹台”、“浸月亭”、“百坡亭”等十余座。这些名亭都是以1:1的比例仿建而成,亭景结合,相得益彰。流连园内,有如历巴山楚水之间,或游吴越锦绣之乡的感觉,历史文化内涵更加深邃。
今昔陶然亭
亭,是我国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样式。北京的名亭不少,如颐和园的知春亭,北海公园的五龙亭,景山公园的万春亭,香山公园的阆风亭等,都广为人知。但以亭命名的公园却不多,最为著名的要数位于城南的陶然亭公园。
最早的陶然亭,其实无亭,而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在古刹慈悲庵西面修建的三间敞厅,供临时休息之用。因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佳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之意,命名“陶然亭”。习惯上又依建亭人之姓,叫它江亭。这里的“亭”,用古代“道路设舍,所以停集行人”的原义,“亭”与“停”同,是供行人歇息的房舍,并非作为园林景观的“亭”。故有“江亭无亭”之说。
江亭位于紫禁城外的远郊区,地势低洼,积水成湖,芦苇丛生,草木丰茂,空旷清悠,富于田园风味和山村野趣。清代的文人雅士,常在此把酒吟诗、流连山水。近代史上不少仁人志士,如林则徐、龚自珍、秋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都曾登临此处,或忧时伤世、慷慨悲歌,或秘密聚会、共谋变法。“五四”运动前后,革命先驱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曾在此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北京地区早期的共产主义者高君宇烈士与他的女友、作家石评梅的墓地,至今仍坐落在湖心岛上的苍松翠柏之中,他俩的墓碑,如两柄宝剑,指向苍穹。早年,在这荒郊野地上,还有清末名妓赛金花的墓地,其旁不远,又有醉郭之墓。醉郭名瑞,因不满清朝和北洋军阀时代的黑暗腐败,佯狂装疯,谩骂当局,歌哭于市,在京城有一定影响。此外,还有鹦鹉冢、香冢……1924年,文学家俞平伯所写的《陶然亭的雪》一文,详细地追忆昔年跟朋友一道在雪天游览陶然亭的所见所闻所感。他们在“白蓑衣广覆着的田野之间,望望这里,望望那里,”“竟不见有什么亭子”,“只见拙钝的几间老屋”,不免“黯然寡色”。可见那时的陶然亭已是残破不堪了。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人民政府在整顿社会秩序和恢复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952年即将陶然亭辟为公园,清除淤泥,迁除坟地,广植花木,修建亭舍,使原来破旧的面貌焕然一新,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处休闲娱乐的场所。1954年周恩来总理和梁思成先生亲临选址,将原来中南海内乾隆时代的宫廷建筑云绘楼、清音阁迁来此处,与慈悲庵内的陶然亭比邻而居、隔水相对,成为亮丽的风景。
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戏曲学校、北京舞蹈学校、中国戏曲学校,相继在陶然亭公园附近建校。这几所艺术学校的小伙子和姑娘们,一个个如龙似虎、如花似玉,经常在公园内喊嗓练功,优美的旋律和舞姿,回荡在湖光山色之间,为寂静的园林平添几多生机和活力。白淑湘、陈爱莲、刘长瑜、李维康、张学津、李崇善……这些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艺术家,大概不会忘记在陶然亭畔走过的花季。六七十年代,在西湖边的坡地上还有露天**院,夏天的晚上,沐浴着习习凉风,花上几分钱,就可以看到你中意的**。《英雄儿女》、《青年鲁班》、《锦上添花》、《甲午风云》、《早春二月》……一部部题材各异、风格不同的影片,看得人心潮起伏,热血沸腾,以致久久不愿离开这块空旷之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湖心亭上还不时举办水上音乐会,一些著名歌唱家和乐团轮流到此演出。如今,上述几所艺校早已升格为学院,国家投资另选新址兴建了漂亮的新校舍。原来放映露天**的地方,也盖起了壮观的**院,因观众稀少,又已改成了娱乐城。水上音乐会也如黄鹤,一去不复返了。
陶然亭公园为了突出亭文化的特色,于1985年开始,在公园西南一角,占地十公顷,修建华夏名亭园。这座由北京市园林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园中之园,本着“名亭求其真,环境写其神,重在陶然之意,妙在荟萃人文”的宗旨,从全国各地选择和仿建十余座名亭,如位于湖南汨罗纪念诗人屈原的独醒亭,浙江绍兴纪念“书圣”王羲之的兰亭碑亭和鹅池碑亭,四川成都纪念“诗圣”杜甫的少陵草堂碑亭,江苏无锡纪念“茶神”陆羽的二泉亭,江西九江纪念诗人白居易的浸月亭,安徽滁州纪念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四川眉山纪念文豪苏轼的百坡亭,江苏苏州纪念诗人苏舜钦的沧浪亭,以及由园林设计院设计的纪念“诗仙”李白的谪仙亭,等等,一座座造型各异的精美建筑,或依山崖,或临流水,或傍茂林,或倚修竹,峰回路转,错落有致,各呈异彩,互为映带,为整个园林,增添了无限风光。由古今书法名家题写的匾额、楹联以及《琵琶行》、《赤壁赋》、《醉翁亭记》等经典之作,镌刻在相应的亭畔,向游人诉说着一个个文物典故和佳话传说,极大地提高了审美内涵和文化品位。加上原来遍布各个角落的瑞像亭、望瑞亭、锦秋亭、南屏晚眺亭、览翠亭、风雨同舟亭等大小不同的、有名无名的亭子,约数十处之多,如朵朵奇葩,四处绽放,如颗颗珍珠,撒落满园,这方宝地简直称得上展示亭文化的博物馆和大观园。漫步在华夏名亭园中,我忽发奇想:这些历代先贤、诗圣诗仙,如今跨越时空、比邻而居,在“菊黄佳酿熟”之际,聚会一堂,联袂唱和,把酒吟诗,举杯邀月,该是何等壮美的画面,何等浪漫的情怀,何等令人心驰神往的境界啊!
这几年来,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陶然亭公园更滚动着银发浪潮。大批离退休老人盘旋于此,各找其乐,各得其所。你看,棋迷们围在石桌旁,楚河汉界,杀得正猛;戏迷们聚集在柳荫下,锣鼓铿锵,丝竹悠扬,京戏、评戏,唱得正欢;湖心岛上,爷爷奶奶们学着年轻的舞伴,翩翩起舞,仿佛减去了几十岁;月季园边,一群群、一队队歌唱爱好者,引吭高歌,随着《敖包相会》、《红莓花儿开》的旋律,重温逝去的青春年华;而在幽静的垂钓区,一个个垂钓者,气定神闲,怡然自在,静等鱼儿上钩;爱好武术的小伙子更在广场上一展矫健的身手,……如今这座城市园林,真正成了老小咸宜的休闲场所,普通百姓的欢乐海洋。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我在陶然亭旁边工作和生活了几十年,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退休之后,同老伴一起,每天必来此溜达一圈,健身强体,放飞心情,更对它充满眷念和感激之情。我收藏有关它的历史记忆,享受它带给我的幸福时光,我为它的发展变化感到欣慰,更为它的美好明天深深祝福。(陈培仲)
陶然亭名联赏
窗前绿树分禅榻;
城外青山到酒杯。
万荷倒影月痕绿;
一雨洗秋山骨青。
云里帝城双凤阙;
雨中春树万人家。
凭高喜见诸天日;
入座微闻百合香。
破除相思鹅儿酒;
妆点新闻燕子钱。
喜得故园桑落酒;
陶然共醉菊花杯。
载酒重来,问旧游几辈青云、几辈黄土;
拈花一笑,看今日满城风雨、满城江湖。
十朝名士闲中老;
一角西山恨里青。(稚辛题)
四面时常对屏嶂;
众仙同日咏霓裳。(赵曾望题)
珠帘暮卷西山雨;
阁道回看上苑花。(王以敏集句题)
穿狄小车疑泛艇;
山林高阁当登山。(曹学闵题)
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
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沈朝初题)
客醉共陶然,四面凉风吹酒醒;
人生行乐耳,百年几日得身闲。(蔡锦泉题)
爽气抱城来,拄笏香山宜此地;
绿荫生昼静,凭栏觅句几闲人。(卢禅普题)
爽气挹山岚,万苇清风带古寺;
高踪怀水部,一轮明月照江亭。(张照珏题)
长戈满地,一亭独幽,客子河梁携手去;
把酒问天,陶然共醉,西山秋
描写公园里亭子的作文怎么写
亭子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多建于园林、佛寺、庙宇。盖在路旁或花园里供人休息,避雨,乘凉用的建筑物,面积较小,大多只有顶,没有墙。亭子也是用来点缀园林景观的一种园林小品。
名称由来
亭子曾是市区一个有名的圩镇。据说,宋朝武将狄青为开拓南方疆土,强迫山东的一部分老百姓随军南下直至南宁府,那时南宁府很小,城外一片荒凉,极少人烟。宋军来到现在亭子这个地方后,狄青发现这里依山傍水,与南宁府只有一江之隔,水陆交通方便,便叫中军传令“停止前进”,让从山东押来的老百姓住了下来。
从此,他们就在这陌生的土地上住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那时的亭子还没有地名,人们便给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起名为“停子”。不知过了多少年,人们才把“停子”改为“亭子”。
亭在园林的作用
描写公园里亭子的作文可以这样写:宣化公园有秀美的湖光山色,多姿多彩。 在公园的假山上面,有一座美丽的小亭。
这是一座六角小亭。小亭的顶盖铺着闪亮的金**的瓦片,顶盖的中间还有一个红色的大圆球。它们六个角都向上高高地翘起,翘起部分的最高处还挂有一串串的风铃,一阵微风吹来,就会发出丁零零的响声。
整座亭子由六根大红色的石柱支撑着。亭子的中央有一张石板搭成的桌子,桌子的东、西、南、北四个面还各有一个石凳。在有阳光的时候远远地望去,亭子宛如一座小小的宫殿。
烈日炎炎的夏日,小亭子里常常坐满了人,瞧——他们有的在读书、看报,有的下棋,有的拿着照相机摄影,还有的眺望整个公园的美丽景色。下雨时,人们纷纷来到这里避雨,熙熙攘攘,真是热闹极了。
寒冷的冬天来了,大地铺满了白雪,小亭子也就成了一座冰雪城堡。孩子们常常在这里打雪仗,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山寨”。
宣化公园是一处好地方,这里的六角小亭又是公园中美丽的一景。
谁能介绍下位于福建长乐成城关汾阳市场后面的那座山(貌似叫做六屏山?)
在古时候为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休憩遮阳遮雨—传统亭,现代亭;观赏游览—传统亭,现代亭;纪念,文物古迹—纪念亭,碑亭;交通,集散组织人流—站亭,路亭;骑水—廊亭,桥亭;倚水—楼台水亭;综合—多功能组合亭。
亭由于各种材料样式、性能的差异,不同材料建造的亭,就各自带有非常显著的不同特色。故亭可以依据建造材料的不同,分类为木亭、石亭、砖亭、茅亭、竹亭、钢筋混凝土结构亭、钢结构亭。
扩展资料
园亭体量小,平面严谨。自点状伞亭起,三角、正方、长方、六角、八角以至圆形、海棠形、扇形,由简单而复杂,基本上都是规则几何形体,或再加以组合变形。根据这个道理,可构思其他形状,也可以和其他园林建筑如花架、长廊、水榭组合成一组建筑。
园亭的平面组成比较单纯,除柱子、坐凳(椅)、栏干,有时也有一段墙体、桌、碑、井、镜、匾等。园亭的平面布置,一种为一个出入口,终点式的;还有一种为两个出入口,穿过式的。视亭大小而采用。
园亭的立面,因款式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立面显得开畅通透。个别有四面装门窗的,如苏州拙政园的塔影亭,这说明其功能已逐渐向实用方面转化。
百度百科-亭子
百度百科-亭
六平山在长乐市区太平桥北四里许,又称鹿屏山。山高579.7米,“形势六折,神秀平坦,固以为名”(刘则和《长乐县志》),这里层峦叠翠,林泉郁秀,岩石嶙峋,亭榭庵堂随处可见,擅一方之胜。
六平山历史悠久。唐咸通年间,邑令王想在汾溪畔建汾阳王庙,并舍宅建观音亭。宋代名儒、理学鼻祖朱熹为避伪学之禁,流寓长乐,见六平山山清岳秀,留题“石梦烟月”四字于小有天削壁上,楷体竖排,字大如斗,笔锋铁划银钩,极有个性,至今犹存。南宋太博陈俞,致仕归里,在六平山上建“乾坤一草亭”,草亭虽倒,刻字尚存。宰相陈合(字惟善),长乐岱边人,宋淳佑四年(1244年)进士,先后担任过祭酒、工部尚书同佥枢密院事,卸职归里后移居城关东隅,开拓“小有洞天”,营造“天地四方宇”(地址即为现今的北涧寺),悠游其中,为六平山开山鼻祖。里人曹贤(字叔善),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进士,官礼部主事、高州教授、太常博士,在“天地四方宇”故址上建“六平书室”作为读书之处(后改名“东溪精舍”)。进士潘正(字彦方)亦在六平山上构书室;施贤建“黄庭道院”并筑亭于溪潭之上,亭名“清心”。明洪武年间,江田人陈洵仁罢官归里后,受县令王遵道的聘请到东溪精舍讲学,所授泮生10人,不数年陆续登科高中,长乐之文风大振。其中状元两人(马铎、李骐),榜眼一人(陈全),其余七名泮生吴实、林应、周瑶、谢复进、高沂、高淮、林山乔也相继中了进士。这是长乐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篇章。一所名不见经传的精舍,几间普通茅亭因此而蓬荜生辉。陈洵仁,字思允,长乐江田人,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擢刑科给事中。本来陈洵仁可以在仕途上一帆风顺,然而却应讼父冤而“削籍回乡”。对于东溪精舍,陈洵仁曾这样描述:“中有茅亭一区,曰‘东溪精舍’,邑之泮生吴子实、马子铎、林子应、高子淮、周子瑶、李子马(即李骐),谢子复进、高子沂、林子山乔、从弟全共十人,乃于仲春上浣之吉,因邑侯王君、广文高君具聘币,修礼词,延余讲学其间。”(见《东溪精舍》文)
谈到六平山,不能不提到陈省父子。明万历年间,邑人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陈省致仕之年,花巨款买下大半座六平山,与其子陈所立苦心经营园林,“剪葛荡芜、剔泉涤峰”;父子俩在六平山上种松万株、梅百株、竹千杆,建“初有”、“如有”、“少有”三庵,辟“小有天”、“如有天”、“朝阳洞”、“作麟洞”、“无底之谷”、“石林”、“曲水”等诸胜景。“搜崖剔谷,辟径引泉,遂蔚为大观。”并在六平山留下了“如有洞天”的石刻。(见《长乐六平山志》)
狮首岩壁立千仞,“洞天山斗”四大字气势恢宏。这是明刑部侍郎郑世威的手迹。郑世威,长乐首占人,明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郑世威为人刚正不阿,不畏强权,是一代名臣。80岁时,他写下“世培忠厚”四字并制成匾,以示子孙,至今此匾还高悬在岱阳郑氏宗祠里。近代,郑家出了郑振铎这样一位文坛巨匠,光耀乡里,也与郑世威有关。
紧挨着“洞天山斗”的,是明长乐知县夏允彝的题刻“江山全览”,笔迹苍劲有力,至今仍赫然在目,令不少书法爱好者流连忘返。夏允彝,号缓公,嘉善籍,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崇祯丁丑年(1637年)进士,次年知长乐县事。始终七载,诸弊悉除,百废俱兴,民戴如父母,钦若神明。”(引自《乾隆贺志》)另,“万松岭”三字摩崖石刻也是出自夏允彝之手。值得一提的是夏允彝的儿子夏完淳。夏完淳生于崇祯四年(1631年),其父到长乐任职时,他方七岁。他经常到六平山及山下五贤祠一带游玩,对六平灵山圣庙情有独钟,写有《游五贤祠》一诗。“十四岁从父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允彝兵败自杀,又与陈子龙倡议,受鲁王封为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公事。易败,他仍为抗清而奔走。被捕后,在南京痛骂洪承畴,被杀害。所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其斗争经历,悲歌慷慨。传世的有《南冠草》等集。”(见《辞海》)夏完淳牺牲时才17岁,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年民族英雄,也是一位优秀的爱国诗人。郭沫若曾写剧本《南冠草》,把夏完淳的事迹搬上舞台。
六平山几度兴废,但一直是骚人墨客达官贵人的游览胜地。状元徐铎(莆田人),明“闽中十才子”的高棅、王恭、周伭(福清人)等以山为家,经常与诗人在此品茗吟诗作赋。万编,字寅阳,江苏丹徒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任长乐县令。当年他曾陪上司福建按察司副使韩仲雍(字壁哉,江苏高淳人,明万历甲辰进士)游览六平山。韩仲雍见景生情,挥笔题诗云:“小队经过自诘戎,穿云屐齿景堪穷。岩扉百折初闻犬,江练双涵定蛰龙。偏是梅花宜冻雨,更教酒盏敌长风。相期不浅安澜意,雁字行行绘长空。”此诗刻在“小有洞天”石门石壁上,字迹清晰,游人多有驻足。此外,清进士、礼部行人郑纯礼,举人、崇安训导郑森荣等不少游人墨客,也为六平山留下许多瑰丽的诗篇,有的还直接镌在岩石上,至今仍清晰可见。如今,六平山上尚存摩崖石刻50余处,已被列为长乐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真、草、篆、隶各呈其致,犹如艺术长廊,令人赏心悦目。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90岁时仍欣然挥毫亲书“六平胜景”四字,镌刻在宏伟壮观的六平山山亭上,又为六平山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景点。张端彬黄世鼎
好了,今天关于“屏山公园四见亭”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屏山公园四见亭”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